2009年10月26日 星期一

海兔身體各部位簡介


海蛞蝓分布於世界各地的海洋中,即使在幽暗的深海或冰冷的極地也有分佈,是一群外殼退化的底棲性動物。 在外型十分妖艷美麗的外表下,意味著這些動物存著有利害的武器,隨時防衛著可能的掠食性動物。 大部分腹足類具有保護身體的硬殼,但是在行動上卻會造成負擔,因此在消化、呼吸、排泄等系統構造上大多會扭曲內臟器官。而在演化過程中裸鰓動物在外型上做了許多新的適應,體表具有豔麗的警告色、角突、及具有分泌毒液的腺體等。
左圖為海兔身上的兩個半球形蓋子狀的側足可以覆蓋和保護鰓和其他腺體。
海蛞蝓身體各部位簡介

海蛞蝓的眼點功能很差,他們主要依靠嗅角來找尋獵物和感覺海裡其他物種。 嗅角的形狀、大小尺寸、和顏色依種類而異。
外套膜(mantle):為海蛞蝓體表外部構造,後鰓類外套膜退化,裸鰓類外套膜消失
外套膜腺 (mantle glands):外套膜腺體位於外套膜緣主要負責的功能為分泌紫色、白色液體以及不佳氣味
角突叢

有些海蛞蝓的背部具有翼簑狀的突出結構,稱為角突叢,例如:翼簑科、灰翼科、扇羽科和背鰓科海蛞蝓,而這些海蛞蝓在攝食含有刺絲胞和共生藻的動物之後,能夠將其儲存於背部的角突叢內,不僅達到防禦的效果,還能利用共生藻進行光合作用,得到額外的能量。
左圖為一條形狀長得像龍的海蛞蝓,有些翼蓑亞目的海蛞蝓具有與藻類共生的關係,這些藻類在海蛞蝓的體表接受太陽光進行光合成作用,產生藻類本身所需要的營養份。
什麼是裸鰓?

裸鰓 具有多樣的外貌,在水中可不斷的擺動以進行氣體交換,也能收縮埋藏於身體內,而位於鰓部中央處為海蛞蝓的排泄孔。
腹足

海蛞蝓的腹足會緊靠著底質前進,而且受到刺激時,也會分泌出白色的黏液。
嗅角

海蛞蝓在分類屬於軟體動物腹足綱,海蛞蝓頭部上方有一對嗅角(rhinophore),主司感覺,嗅角大約10 ~ 20餘個鰓葉構成,其目的可增加與水的接觸面積能感覺環境中的化學分子及具有找尋食物、辨別方向的重要功能,有點類似鼻子的功能,這對沒有眼睛構造的海蛞蝓來說,敏銳的嗅覺就非常的重要了。不同種類的海蛞蝓其嗅角的外型也會有差異,嗅角的外型也是分類上重要的依據,在具有危險的情況下嗅角會很快速的縮進基部囊內。
嗅角的型態

海蛞蝓嗅角的型態(Types of Rhinophores )有許多種類,其形狀有像疣狀突起的verrucose 也有像捲滾型如蛋捲的rolled annulate有環紋形、帆形、樹枝形、薄片形、法螺形等等。
頭盾目

頭盾目在演化上: 貝殼發達,具外殼或內殼,或多或少呈螺旋形。 外套腔較發達,其中有本鰓。 頭部通常無觸角,頭部背面有掘泥沙用的盾盤。 眼無柄。側足頗發達,隨種類而成為翼狀或鰭狀。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 地址:屏東縣車城鄉後灣村後灣路2號 電話:08-882-5001 網址:http://seaslug.nmmba.gov.tw/

沒有留言: